“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学生安全警示教育——网络安全篇吧!
1-网络安全知识
Ⅰ. “网络陷阱”有几种,如何破解?
(1)病毒陷阱
电脑病毒是一种经过恶意设计,能隐蔽运行和自我复制、具有破坏力和不良表现欲的计算机软件。它们在用户不注意的时候侵入计算机系统,破坏用户文件,窃取用户隐私,强迫用户浏览不良站点。
(2)感情陷阱
不少人热衷于去聊天室找异性聊天,沉迷于精神恋爱之中,这不仅耗时劳神,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性。有人想把网上恋情向现实生活中扩展,则大多不能如意。有心理变态者专门扮作异性去谈情说爱,还有人通过网络搞爱情骗局,险象环生。
(3)金钱陷阱
一是网络传销。交钱入会,靠发展下线赚钱,上线赚下线、下下线的钱;与传统传销相比,网络扩散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二是网上竞拍。此种骗术主要是找“托儿”或者自己哄抬拍品价格,以诱人上当,高价将拍品买走。
三是邮件行骗。被骗者收到“幸运邮件”,如果你真信了骗子的胡诌,把钱寄了出去,那么你等到的将是无休止的后悔。
Ⅱ. 如何避免遭遇网络陷阱,防止网络诈骗?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一些网站或个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不择手段,套取网民的个人资料,甚至是银行账号、密码,达到个人目的。
(1)不要轻易相信互联网上中奖之类的信息;
(2)不要轻易相信互联网上来历不明的测试个人情商、智商、交友之类的测试软件;
(3)不要轻易将自己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在网上注册;
(4)不要轻易相信网上公布的快速致富的窍门。
2-案例说明
Ⅰ. 网络造谣生事案例
【案例情况】
某日,某学院学生于某在白云黄鹤BBS上以“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寝室发生特大安全事故”为标题传播一篇帖子。在该帖子中,该作者煞有其事地使用楚天都市报新闻报道的语气和格式,称当月2日晚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寝室发生特大安全事故,三名本科生因在寝室内使用蚊香导致中毒。截至记者发稿时,其中两名学生因深度中毒不治身亡,一名学生现重度昏迷中。该生私自利用网络散布谣言,造成恶劣影响。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款、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决定给予于某警告处分。
【案例评论】
这则案例是通过互联网传播谣言而违反校纪的行为。网络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当,能给人们带来福利;运用不当,则将带来巨大的灾难。而网络是由人来掌握和运用的,决定网络运用方式和方向的也是人。网络技术无论从设计、开发,还是从使用、维护上来说,人都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在遵纪守法、有着良好道德感的人手里,网络技术能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否则,人们将遭受无妄之灾,正常的学习生活将受到影响。以上这则案例中,不论这些同学是为了表现自己在网络上恶搞的能耐,还是单纯想在网络上制造笑料,其行为都给学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他们编造或传播的事情很像真的发生了,以至于被很多人当真并很快被大量转载,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和个人都被误导了,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一则案例发生之后的数日之内,包括“中青报”在内的一些媒体都打电话来学校询问并进行采访。一则笑话,转瞬间就变成了谣言!倘若以上不实消息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报道或转载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那将对学校的声誉和在读的5万余名学生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由各种真假新闻或谣言引发的争论,往往会使人们感觉一头雾水,尤其是在将主观动机这样难以判断的因素也扯进来之后,事情就更是无法判断。“谣言”的问题之所以复杂,首先是在于其本身的模糊性,并且夹杂太多的失实因素。其次,谣言传播速度很快,但是消除影响的速度却非常慢,而且代价巨大。所以请同学们不要相信谣言,不要制造谣言,更不要传播谣言!
Ⅱ. 网络人身攻击案例
【案例情况】
某日,某学院李某、陈某和**学院潘某在参与白云黄鹤BBS上题为“后勤社会化决不能在学生身上赚钱”的帖子发言过程中,不能够心平气和地就以上话题进行讨论,凭着一时冲动,将白云黄鹤BBS当作其本人发泄各种怨气的平台,对其他同学甚至是学校领导和老师在语言上进行肆意的攻击、侮辱甚至于谩骂,造成了极坏影响。事后,以上三名学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检讨,为严肃校纪,教育本人,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二十三条,决定给予警告处分。
【案例评论】
这是一起利用网络侮辱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违纪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遵纪守法,为何部分大学生在网上就会无视法律和道德的存在,发表如此侮辱他人的言论呢?这是因为案例中的李某、陈某、潘某以为在网络上交流就可以降低道德标准,就可以无视为人处事的准则。网上的道德和法律与现实生活是相同的。网络由于虚拟性,相对现实生活,确实显得自由一些。但是,网络不是绝对自由的,也不是一个无限制可以随意发表言论的平台,它与现实中的言论一样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古语有云:君子必慎其独也。网络的产生再次证明古人在个体道德修养方面的智慧。网络中虽然有社区,但在现实社会中却是独处。正如前文所言,人们往往会认为在网上是同电脑交流,或者说是同虚拟的人物交流,这就会影响个体对道德标准的把握,甚至是对法律的漠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往往也是在其独处时能得到最全面的体现。其次,案例中的主角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李某、陈某、潘某本意是关心学校的发展,但是由于看法片面、认识浅薄,在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产生了谩骂、人身攻击的行为,给学校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当事人也造成了伤害。最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学生对学校的看法肯定会有片面性,并不能全面认识到学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我们相信这三位同学本意并不是想把问题变得更复杂,而是想和学校一起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但是,如果不能平心静气地争论,建设性地参与讨论,而是采用人身攻击方式,那么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而不能解决问题,也无法表达对学校发展的关心。大学时代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不断加强自身公民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自身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其发展空间不可估计,其对社会的贡献无可限量!
3-文明上网自律公约
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
提倡先进文化,摒弃消极颓废,促进网络文明健康
提倡自主创新,摒弃盗版剽窃,促进网络应用繁荣
提倡互相尊重,摒弃造谣诽谤,促进网络和谐共处
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促进网络安全可信
提倡社会关爱,摒弃低俗沉迷,促进少年健康成长
提倡公平竞争,摒弃尔虞我诈,促进网络百花齐放
提倡人人受益,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